2013年或成智能手表元年:零部件技术已成熟
智能手表元年
随着业界对“智能手表”的猜测不断增多,共识已经逐渐达成:是时候推出这类产品了。
最近几周,不断有报道称,苹果、三星、谷歌等科技巨头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智能手表。“我认为已经到达临界点。”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urrent Analysis分析师艾维·格林加特(Avi Greengart)说。
格林加特认为,2013年可能会成为智能手表元年,因为“零部件的体积已经足够小,价格也已经足够便宜”,而且很多消费者已经拥有智能手机,完全可以推动这种穿戴式设备的发展。
智能手表的理念至少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微软2003年就推出了这样一款产品。很多公司目前已经开始销售这类产品,包括索尼、依靠众筹渠道发展起来的Pebble以及意大利公司i’m。
到目前为止,智能手表已经可以与手机无线连接,为用户提供新消息的提醒,并可以实现一定的上网功能。但分析师认为,一旦走上正轨,应用开发者就会为这类产品引入很多新功能,有可能会具备健康和健身监控功能。
格林加特认为,苹果等行业巨头的进入可能会刺激整个市场的发展。但他也指出,任何新设备都必须证明自身的功用。“这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市场。”他说。
尽管苹果一直保持缄默,但市场却并未停止猜测,甚至有传言称,该公司将开发一款采用曲面玻璃的iWatch智能手表。
发展潜力巨大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预计,智能手表和其他可穿戴计算设备“将在未来几年爆发”,到2018年的出货量将达到4.85亿台。
“穿戴式技术的狂热在意料之中,尤其是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ABI Research分析师乔希·弗拉德(Josh Flood)说,“苹果的曲面玻璃手表可能会拉开穿戴式计算市场的大幕。最大的问题在于,这款手表究竟会充当iPhone的附属产品,还是作为一款独立产品,实现健康追踪等其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