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黄山正加速融入浙江经济带

2016-12-27 17:36栏目:出行
TAG:

黄山市素来以旅游业著称,一直致力于发展旅游经济的黄山人,不仅要建旅游大市,还要建经济强市,把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他们所寻找的途径就是加速融入浙江经济带,借外力发展。日前,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黄山市市委书记王启敏对此津津乐道,他认为这条路选对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对黄山市今后的发展将影响深远。

  据王启敏介绍,近几年来,黄山市一直围绕旅游资源,探索一条如何抓经济的发展之路,并以此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和扎实的实践活动,认为要把旅游资源用足用活,必须要跳出旅游来发展,要敢于利用旅游这块牌子发展经济,特别是要把“以旅游经济为中心,工业经济为支撑”作为兴市、强市的重要战略。而发展工业经济,黄山市除了自身独有的丰富资源外,缺少人才、技术、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此他们把扩大开放,融入浙江经济带作为黄山市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自2003年开展融入浙江经济带等招商活动以来,黄山市签订内外资合同项目367项,其中开工建设298项。引进内资实际到位23.4亿元,占市计划的234%,同比增长153.8%,其中省外资金19.7亿元。占省计划的246.3%,同比增长175.9%。实际利用外资3068万美元,占省计划的102.3%,同比增长176.4%。市污水、垃圾处理和市医院等利用外贷项目完成审批程序进入设备订货和启运阶段。外贸进口总额比上年增长53.5%。

  王启敏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来势迅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黄山市作为距离长三角最近的世界级山岳型旅游区,必须率先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根据黄山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区位条件,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首先就是要主动迎接浙江省杭州市辐射,接轨杭州市发展。在去年开展的黄山市对外开放年中,黄山已经把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把举办“融入浙江经济带”区域合作联谊活动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一环,把开展好与杭州的交流合作作为每次到浙江开展联谊活动的重中之重。

  黄山与杭州山水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通、文化相近,自古以来,黄山就与杭州共生共荣,一直保持着友好交往和密切合作。历史上称雄中国300年的徽商,最初的起源,就是由于南宋定都于杭州,为徽州商人提供了巨大的商机。近几年是黄山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与杭州、浙江交流合作最为密切的时期。两地经贸合作逐年快速增长,不少杭州企业家已经把黄山作为对外投资的首选地。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目前在黄山注册兴办的私营企业已达200家,其中杭州企业约占1/3。形成这么好的局面,主要是杭州市领导对两市合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亲自推动。

  王启敏说,新世纪新阶段,黄山市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着眼于在全国率先建成旅游大市、生态大市、文化大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即坚持“一个目标”,就是实现“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地方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三步跨越”,即到2007年,全市人均收入达到1200美元,到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1600美元,到2020年,人均收入达到3200美元,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文明富裕、国际知名的现代旅游城市。实现上述目标,将着力营造发展和服务“两个平台”,做到领导水平、办事效率、建设速度、经济效益“四个提高”,快速发展旅游、民营、外向型、园区、生态“五种经济”,强力推进对外开放、县域经济、旅游二创、优化环境、城镇建设、科教兴市“六大突破”。杭州市提出要实施好“城市化”、“工业兴市”、“旅游西进”、“开放带动”和“环境立市”五大战略,在浙江省继续保持经济、文化各领域的领先地位。由此看来,黄山与杭州合作的共同语言更多,领域更加广阔。两市产业梯度空间很大,经济互补性很强。杭州拥有资金、技术、管理、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黄山具有资源丰富、投资成本低、生态环境好、市场潜力大的潜 在发展优势。黄山愿意当杭州的伙伴,甘当杭州的腹地,在交通、产业、资本、外贸、物流、旅游、信息、人才、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主动接轨,全面融入,互补联动,把双方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结合好、发挥好,谋求共同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