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庐陵 演绎传承展望将来
吉安——“江南望郡”、“金庐陵”、“吉州福地”,其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凝成了厚重而独特的“庐陵文化”。文坛大师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诗歌巨匠杨万里、江南才子解缙等,如历史苍穹中闪耀的巨星,他们曾高举起“文章节义之邦”的大旗,写下了“天地人合一”的诗篇,其豪迈与霸气,都是庐陵特有的精神气质。
正如吉安市委书记王萍所言:文化不能失忆,文化也不能只在书中和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追述。触摸历史的肌肤,感知历史的呼吸,从而知道我们从何处来,并应该从何处去。驻足于吉安的古民居、古祠堂、古井、古桥、古樟,记者真切地触摸着庐陵大地曾经的富庶与优雅,是一处百看不厌的书香美域、是一幅农耕文化的表情……吉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精神,联系实际,注重唤醒广大吉安人的文化自信,滋养吉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记忆庐陵》演出照

《记忆庐陵》演出照

吉州窑宋街

吉安老街(复原景观)
一台大戏 回眸庐陵千年风情
记忆庐陵
近段时间,一台大戏成为吉安民众热议的话题。该市打造的大型情景主题歌舞《记忆庐陵》在吉安文化艺术中心上演,田园水墨画般的效果、绚丽的舞美和用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书院文化、陶瓷文化,以及文天祥等富有代表性人物元素,再现庐陵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井冈山大学附属文艺学校校长欧阳亮介绍,《记忆庐陵》准备时间达2年,从排练到首演仅100天,其演职人员全部本土化,130余人的演出队伍,堪称全省之最,但投资仅用了300万元,就做成了一个名片式的大戏。目前,该剧已演出近20场,今年9月还将参加省第九届艺术节。今后还会推出精良版、豪华版、浓缩版等,走向社会和市场。
全剧采用时空交错、高度概括的手法,以文章节义为主题,以育人、树人为隐线进行谋篇布局,分《喊船》、《春晖》、《书院》、《珍陶》、《正气》、《永慕》六个篇章,呈现庐陵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书院文化、陶艺文化、正气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该剧又有别于“民俗风情”歌舞和纯正“歌与舞”,同时还融合了音乐、舞蹈、歌剧、采茶戏、民俗、说唱、书法、诗词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而舞台上的实景和LED屏上的三维动画相映,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庐陵记忆。吉安民间音乐、民歌风和现代音乐的有机融合,引起了广大吉安人的强烈共鸣。
回忆创作
谈到《记忆庐陵》创作的艰辛,其导演之一梁萍茹告诉记者,该剧的6个篇章都经历了推翻重来的过程。如剧中《春晖》篇章中的《哭嫁》一节,在排练时曾尝试过多种形式,最后采用的形式,与前面的热闹场景形成强烈对比,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庐陵民俗生活画卷。
记者观看了《正气》篇的一个片段,反映的是文天祥被俘后,家乡人民对他生祭的情景,场面令人震撼。梁萍茹说,开始是用香炉来祭奠,想从仪式上来表现,但没达到悲壮感人的效果,后来就想到用白布条,即传统的戴孝祭奠方式,这样在视觉上有冲击力,又为舞蹈形体提供了表现力。无数次地修改,就是为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观众。据了解,甚至在首演后,根据专家和观众的建议和意见,目前该剧依然在不断地修改中。
一座古窑 承载瓷文化过去将来
保护遗址
位于吉安县永和镇的吉州窑,是中国古代极其重要的综合性民间窑口,至今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
吉州窑从唐末始烧,历经了五代、宋、元、明几个时期,产品器型繁多、釉色丰富、装饰独特、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尤其是黑釉地木叶纹盏、剪纸贴花、黑釉窑变结晶、釉下彩绘等品种更是名满江南、驰名中外,其烧造技术和装饰工艺对我国陶瓷生产影响深远,釉下白地彩绘技术更是直接促进了青花瓷的成熟。
为加快吉州窑景区设施建设,传承、保护、开发和利用庐陵文化、陶瓷文化、古镇文化,吉安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启动了吉州窑遗址保护工程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以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4A级景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
该项目聘请了专家编制《吉州窑遗址保护展示方案》,项目预计总投资3亿余元,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将用3年的时间,把遗址保护工程建设成为赣中历史文化名镇名窑游览区。
采访中记者看到,目前该遗址的宋街,已恢复了宋代时期的建筑风貌,两旁的房屋均为青砖黛瓦建成,遗址范围内的地面都是使用原汁原味的古代匣砵铺就,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在一段久远的历史之中。还有许多年轻人,利用暑期前来该遗址学习陶瓷制作。
创新产品
据吉安县文物局相关人员介绍,新建的吉州窑陶瓷文化产业园,为充分挖掘古窑的陶瓷文化内涵,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规划在该遗址保护区附近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其总体规划面积2000亩,一期1000亩,由单一的礼品陶瓷生产,经过5至10年的发展,将形成完整、具有一定规模的陶瓷文化产品创意、制作、开发、营销产业体系,集聚企业300家左右,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以上。
目前,遗址内保存完好的20余座古窑包,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挖的唯一的一座古窑“龙窑”,已经修葺一新,将于今年10月份正式点火开烧,将延续千年窑火。
吉安城市精神:崇文正气开放图强
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凝聚力,铸造吉安人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文化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中,是吉安文化建设的另一大特色。为留住吉安城市文化的“根”与“魂”,吉安市推出了既能传承庐陵文化精髓,又能体现新时代新吉安发展的“吉安城市精神”——“崇文、正气、开放、图强”。
“崇文”代表吉安人精神的形象气质,是吉安深厚人文底蕴和悠久历史文化的体现与传承,又与当今倡导科教兴市、文化立市一脉相承;“正气”代表吉安人精神的品格内涵,历经庐陵正气和井冈山精神的浸润,体现了新一代吉安人一腔正气、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正义正直、不屈不挠,经受挫折依旧勇往直前的精神;“开放”代表吉安人精神的胆魄与胸襟,体现了处于全球化今天的吉安人应有的自信豁达的态度、雍容大气的气魄;“图强”代表吉安人精神的目标追求,寄托着对未来发展的热切期盼,展示了吉安昂然精进的身姿,更凝结了吉安人不懈奋进、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雄心壮志。吉安城市精神出炉后,将进一步激发出广大市民热爱吉安、建设家乡的激情和主人翁精神。
一座城市缺少文化的滋养,就没有生命力。据了解,今年以来,吉安市引进文化产业项目53个,在建亿元以上重大文化产业项目16个,一批产业高端、服务前端的文化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吉安。面对源远流长的千年庐陵文化,吉安秉承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理念,尽所能保护庐陵古韵,传承庐陵文脉,让优雅高贵的庐陵古风与现代时尚的时代气息交融并存,让文化的生命脉搏奔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