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杯水谈老字号出路
星期天傍晚,与朋友相约到位于北京朝阳区广顺北大街的上岛咖啡店聊些事,没想到座无虚席。到街对面的张一元茶庄一看,还好,没多少人。朋友怕晚上睡不着,点了杯现榨果汁,服务员说卖完了,只有茶和水果盘,朋友提出把水果盘的水果给现榨一下,服务员称公司有规定,不能变通,朋友无奈,只好要杯白开水,服务员又说,没有白开水的服务项目,只能按茶水价格收20元。几次遭服务员“呛”,往下消费的欲望顿时化为乌有,于是,谈完事我们便匆匆离开。
上岛咖啡是上世纪90年代末几位台湾商人合伙到大陆发展而设,短短10余年时间,在全国已开设200多家分店,开一个火一个。而张一元茶庄是1908年徽商张文卿所建,迄今已有百年历史,目前有100余家分号,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两店迎街相对,生意两番景象,两相比照,不免让人感慨万千。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对属于国粹级的老字号们进行一番重新审视。
目前,我国的老字号已经为数不多,且70%经营困难,勉强维持,20%长期亏损,濒临倒闭,只有10%经营良好,蓬勃发展。老字号为何一个个陷入困境?分析老字号不断衰落的主要原因,对新品牌的经营也许会有些许借鉴意义。
首先,服务意识不强。这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印痕,在老字号中是一种普遍现象,“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意识阻碍了老字号学习与借鉴他人长处的步伐。
其次,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一些老字号沿袭过去家族作坊式的经营方式、营销手段,不去引进现代管理机制,以至于老字号真的不断“老”化。
第三,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消费者的需求。短缺经济时代,你生产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但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商品过剩时代、服务多样化时代,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商家就满足什么,但老字号依然没有觉醒。
第四,缺乏品牌宣传意识。不少老字号依然抱着昔日的“老”字招牌,认为“老”就是知名度、就是美誉度,现在随便在街头问问那些“80后”,能说出老字号名称的有几个?
历史进步的标志之一是不断推陈出新,只有不断创新,老字号才会焕发生机,否则,只能沦落为怀旧者观赏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