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将向互联网和金融方向转型
2016-12-27 17:37栏目:出行
据悉,超越万科成为销量最大的房企之后,绿地在思考转型。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在1月21日表示,不能简单追求规模,资产健康和成长性更为重要。 “我们要努力实现地产金融化、互联网化。”张玉良说,在主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未来绿地将加大金融领域的布局以及和互联网的结合。
目前绿地的三大业务板块中,金融产业的利润贡献率不高,2014年全年实现利润(含投资收益)8.5亿元,主要聚焦在小额贷款、房地产融资等传统业务,以及部分IPO直投。
张玉良介绍,2015年开始,绿地将进一步扩大绿地金控集团的资本规模,并积极进行金融牌照的收购工作,打造核心金融资产,在设立产业基金、并购基金以及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等方面进行突破。
“房地产项目投资、Pre-IPO的金融投资业务将会成为重要比重,小贷公司、典当的传统业务也会继续发展,”张玉良说,“金融将是绿地未来新的增长点,不仅自身发展,对主业发展也要形成支撑。”
张玉良也看中了对险资的运用。近几年来,绿地“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在纽约、澳大利亚等发达地区进行项目开发。张玉良介绍,海外项目融资成本低, 但还是需要积极寻找可以降低融资成本的渠道。“可能会收购一些保险公司,以低成本的险资补血项目资金需求,现在正在洽谈。”张玉良透露。
除了直接在金融领域的投资布局,房地产资产的金融化也是绿地接下来要推进的重点。从绿地2014年房地产销售业绩构成来看,住宅与商办比例为46%:54%。张玉良介绍称,主业将继续维持这个比例,并且在商办物业资产上进行更多的金融化操作。
张玉良透露,绿地正在和阿里巴巴、平安集团进行洽谈,准备发起“地产宝”类的理财产品,整合开放平台,促进中小房企的资产金融化。
“2015年的金融板块利润贡献希望能够达到30亿元,接下来每年翻番。”张玉良说。
绿地在2014年年中启动了地铁项目,成立了地铁投资公司,与申通地铁、上海建工等上下游产业资源开展战略合作,确立了以PPP模式开展轨道工程建设及配套设施开发的模式,并签署了徐州地铁三号线、南京地铁五号线以及重庆轨交项目。
绿地以地铁撬动房地产开发的意图显现,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绿地对地铁项目寄予厚望。张玉良透露,未来还有七条地铁线会上项目,预计投资超过千亿元。
此外,在2014年底,绿地扩充了另外一个多元化项目,绿地商业进军“大消费”领域,以开展进口商品直销为切入点,大举发展“大消费”业务。在上海建立商品货源渠道,与上海外高桥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利用自贸区政策红利建立商品渠道。同时,启动布局线下实体店,首家线下实体进口商品超市在上海开业。接下来还会有两家超市要在上海开业,并且迅速复制,推动南京、北京、杭州、宁波等地线下实体店开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