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国资证券化提速专家称国企将迎第三次投资潮

2016-12-27 17:37栏目:出行
TAG:

2015年,是国资国企改革的落地年。随着国企改革路径的逐渐清晰,各地方国企改革动作频频。近日,广东、上海等地纷纷出台国资证券化等改革措施。比如支持企业集团通过整体上市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出国资证券化率的目标等。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资证券化是2015年国企改革的第一个浪潮,在中央有关顶层设计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在混合所有制的存量资产改革难有大变化的情况下,随着房地产市场资本加快向外流出,国资证券化成为人们意料不到的一个新潮流,也可以说是2015年国企改革的开场大戏。

  多省市纷纷确立
  国资证券化目标


  据了解,A股历史上有过两次与国企改革相关的投资浪潮。第一次是1998年的重组股热潮;第二次是2007年央企资产注入、整体上市行情。而目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资证券化改革堪称是第三次与国企改革相关的投资浪潮。
  “2014年与2015年是国资证券化高峰期,期间,各种社会资本尤其是以国资为主的股市出现了一再涨停的局面,拉动了整个股市由2000点上升到3400点,使得沉睡数年的股市突然兴奋起来。”一位国资委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在国资证券化率上,多地纷纷确立了目标:能整体上市的整体上市,不能整体上市的则部分上市,或引进外部投资者。如湖北省提出了到2020年,力争将全省国资证券化率提高到50%。广东省的目标是70%,湖南省的目标则是到2020年国资证券化率达到80%。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国资证券化的根本途径是整体上市,通过上市,促进国企改革,有利于提升国企杠杆运用效率和盈利能力,促使其利润转为留存收益快于负债扩张,降低企业负债率。企业盈利能力增强,负债率降低,能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保障民生需求。企业业绩的提升也有利于为地方政府带来财税收入。

  内外部双重因素
  催热国资证券化


  记者了解到,此轮国企改革主要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来提高国企经营效率。那么,在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总文件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国资证券化的提出对国企改革的整体推动有何影响?又为何会先于其他国企改革先行启动呢?

  对此,李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因为顶层设计尚未出台,二是混合所有制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陷于困局,这是此次国资证券化提出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则是因为房地产市场资本向外倾泻而出,在没有其他产业能够替代的情况下,资本自然向股市集中。

“如此一来,会使得国企改革的资本迅速得到充实。过去,部分国企由于产能过剩等原因步履维艰,甚至难以生存,而现在资本向其大量投入,会使其迅速壮大起来,这是集资最好的办法。”李锦说,“在经济整体下滑的情况下,政府不会向过去一样投资4万亿资金来进行推动。在不能由政府投资的情况下,由社会资本来进行投资,对于国企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而且国企由自己内生性增长转变为外生性的增长,这样的刺激来得更快,更受政府的欢迎。”
  扈志亮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改革的大方向为混合所有制,而要实现混合所有制,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率是首要任务,因此国有资本证券化会先于其他国企改革先行启动,且其迫切性和可行性较强。将对整个国企改革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对释放整个经济活力,实现经济内生性增长十分重要。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则认为,资产之于市场是相对透明公平有规则的,通过国资证券化既能保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又能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通过证券化引进社会资本的效率更高、更加透明,即使有反对者,其反对的声音也不会十分强烈。多位国资委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仅2014年一年,就有20多个省市先后出台了国企改革指导意见的文件,2015年一季度,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的可能性极大。国资证券化改革国企要练好内功
  平安证券认为,从各地目前已经公布的情况来看,各地区提出的国资证券化比例目标一般均在50%以上,目前国资证券化率只有这个目标不到一半的水平。地方国资争先恐后提高国资证券化率,如按保守实现估算,至2015年末,全国地方国资证券化规模将比目前增长5.3万亿元,这个增加量相当于截至2013年底A股总市值的22.3%,这不是个小数字。
  “各地方国企率先启动国资证券化,对证券化率的提高是一件好事。但是国企自身的增长与效率的提高,必须要靠内在驱动。练好内功,才是根本出路。一旦大量资本投入国企,就有可能制造新的泡沫,股市热度一旦退去,对那些内功差的国企来说,将会是又一场灾难。”李锦强调。
  “对待国资证券化,我们既应该充满热情的欢迎,也应该防止泡沫现象的出现。一般来说,国企股票的四个阶段,发行阶段、注入阶段、膨胀阶段、泡沫阶段与消退阶段,有一个周期规律,国企不要因为个别阶段的上涨而受到刺激,作出盲目判断,为将来留下隐患。如果为了资本扩大而扩大,终究会尝到苦果。”
  扈志亮建议,实施国资证券化改革,第一,需要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需要合理安排,按照资本市场现行法律法规来操作,要避免过多的人为干预;第三,最终实现国资改革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的目标,有必要对国企公司治理体制进行调整,同时改革人事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