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2015年是新三板企业投资元年

2016-12-27 17:37栏目:出行
TAG:

实现了大扩容的新三板2015年将呈怎样的发展趋势?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是否可以将2015年称为“新三板企业投资元年”?在选取新三板企业投资时应重点关注哪几方面?对新三板企业的投资风险又该如何看待?为此,《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了国内专业性创业投资公司、荣获“2014年度新三板最佳投资机构”称号的天星资本董事长刘研。
  《中国企业报》:2014年新三板大扩容,您对2015年新三板发展趋势有怎样的看法或预测?
  刘研:首先,我对新三板未来能发展成中国的纳斯达克坚信不疑。对于2015年新三板的发展,我认为:第一,从保荐角度来讲,2015年可能会实现保荐机构的扩容;第二,从交易制度上讲,有几点可能会实现:一是做市商的扩容,比如天星资本也可能成为做市商,二是从人员、资金、包括软件的配备上,做市商发展会更加成熟,三是集合竞价可能在上半年实现;第三,交易门槛会降低;第四,投资者队伍会出现很大变化,包括保险资金、公募基金会逐步落地。
  《中国企业报》:对投资机构而言,在选取新三板企业投资时应重点关注哪几个方面?
  刘研:天星资本作为一家新三板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对这个问题思考了很多。一个投资机构关注企业有很多方面,也有很多维度。在新三板领域我们关注的重点有三点:一是企业所处的行业,要看这个企业是不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重点发展的行业,最起码在未来5—10年,都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二是企业团队,尤其是实际控制人,看企业老板有没有伟大的企业家精神,有没有理想和格局,人如果选对了呢,就成功了一半;另一个是投资市值,新三板虽然有制度红利,我们最关注的还是企业的高速成长性。我们除了赚制度红利的钱,最重要的是要赚企业成长带来的这部分收益。
  《中国企业报》:作为新三板投资领域的领军机构,天星资本主要的投资方向和看好的行业有哪些?
  刘研:天星资本关注的是高成长、高起点、创新性企业。重点关注的是六大领域:第一是TMT领域,两个T分别是科技、通信,M指媒体,涉及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领域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TMT领域未来会出很多大黑马;第二是医药医疗,尤其是医疗服务业,目前医疗服务业在我国占的比重较小,但在欧美国家整个医疗服务业要高于医药这个细分领域;第三是新能源领域,随着传统能源的没落,新能源领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第四是高端装备制造,我们在三个细分领域做了布局,一是军工,很多民营企业提供核心配件,我们有很多合作的机会,二是航空航天,三是和新农业有关的农机设备;第五个领域是文化传媒领域,文化传媒发展速度特别快,老百姓对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高,同时有国家政策的重视和支持。
  《中国企业报》:对于新三板企业的投资风险您如何看?
  刘研:整体来说投资风险主要分为三方面:一、选择性风险,选择了一个走下坡路的行业;二、人的风险,选择的企业家没有很大格局和很大理想,觉得挂了新三板就完事了,那么这个风险就很大;三、估值的风险,现在随着新三板越来越火热,就会有跟风的现象出现,如果企业发展得不是那么好,那么退出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中国企业报》:有市场传言称新三板投资门槛将会降到50万,对这个问题您如何看待?新三板投资门槛是否有合适的标准?
  刘研:新三板刚出来的时候投资门槛是300万,后来增加到500万,证监会担心把新三板给炒坏了,所以提高了门槛。随着一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1500多家新三板企业,今年上半年会达到3000家,如果还用500万这个门槛,对流动性会有很大的影响。但到底是降到100万还是50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监管层对这个降低门槛的必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监管很可能分阶段,逐步下调,只要能保证流动性合理,那么门槛可以稍高点,这是我们的理解。
  《中国企业报》: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超过1500家,里面的企业有的甚至符合创业板的上市标准,但有的企业相比较而言规模却小很多,您怎么看待这种“两极分化”现象?
  刘研:这种两极分化是合理的,而且有利于新三板未来长期健康的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像中国香港和美国的纳斯达克,其中也会有一些仙股,交易量非常小。新三板未来的发展,监管层也提到要分层次的管理。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监管层会做出不同的处理,对于企业、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来讲,都是比较好的,也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市场。两极分化其实很健康,一方面解决了一些小的企业融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投资机构解决了投资标的,能够赚到超额利润,这样非常好。
  《中国企业报》:竞价交易有望在2015年正式推出,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是否会被彻底激发?是否可以将2015年称为“新三板企业投资元年”?
  刘研: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交易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集合竞价的推出会大大提升交易的流动性,但仅仅依靠这些还很难能够激发新三板流动性;二、交易门槛的降低;三、合适的投资主体进入,目前公募基金政策上已经放开,包括保险资金可以投创业机构,未来可能还要推社保基金这一块,这些投资主体陆陆续续进入新三板之后,对新三板整个的流动性会有大的激发。
  2015年是“新三板企业投资元年”。随着新三板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可能会达到3000家,年底会达到4000家,整个新三板可以选择的优质的投资标的会越来越多,我们天星资本准备投10%—20%的新三板企业。
  《中国企业报》:作为知名投资机构,天星资本为什么“专注于新三板”?
  刘研:天星资本本身是一个创投机构,新三版只是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我们专注于新三板,第一个可以树立我们的品牌,第二个是因为我们判断不到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主战场应该做在新三板上。实现中国梦要靠千千万万优秀的集合高科技、高成长、高门槛、创新思维的民营企业。总之一句话,未来的新三板,我们的判断是未来中国市场的主战场,是中国的纳维达克,这才是中国真正的创业板。我们认同“得新三板者得天下”。
  《中国企业报》:请您讲讲关于天星资本一到两个精彩的投资故事。
  刘研:有一个投资故事,是我们去年投资了一个做汽车驱动系统的企业。
  去年八月份我们决定要投资这家企业时,这家企业资产都是负的。但我们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并判断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支持的文件要出来。此外,这个企业的老板是优秀的企业家,有伟大的理想和格局,他避开了传统的生产电机的路子,采取跟西门子和ABB联合起来,一块做电动汽车动力驱动集成,我们觉得这种模式非常好。基于此,我们决定投资,当时很多人还不理解。现在来看,真是太值了。当时我们投2000万人民币,这个企业到目前为止拿下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一大半,年收入从2012年的200万左右迅速发展到2014年的4个多亿。我们投了一年的时间,等于赚了10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