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速顺畅一路行
在安徽省高速公路示意图上可以清晰看到,由高界、合宁高速公路,构成从界子墩至长江三角洲的陆海大通道;205国道天长段,在安徽和江苏两省之间架起了一座经济腾飞的“黄金通道”,成为安徽几条陆海大通道上的一大亮点
从1986年建设“安徽高速第一路”合宁高速公路开始,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简称安徽高速)逐步建立起以资本运营为目标、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目前,安徽高速总资产已突破340亿元,管理1000多公里高速公路,年通行费收入突破36亿元,被评为“全省50强”企业。旗下的皖通公司先后荣获“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最佳董事会50强”等称号,“安徽皖通”商标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基建类著名商标。
资本市场助企业良性发展
1991年,当合宁高速公路竣工投入使用后,由前安徽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改制而成立的安徽高速就感到巨额建设资金既制约了安徽高速公路建设,也制约了企业发展。为此,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资金,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1996年8月,安徽高速以所辖的合宁高速公路全部资产为股本独家发起设立了安徽皖通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1月13日,皖通公司在香港H股市场成功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达8.88亿元,这只被誉为“中国境外上市第一股”,为全国高速公路融资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2003年1月,“皖通高速”2.5亿A股在上海证交所上市,为安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又募集资金5.5亿元,全部用于收购连霍高速公路安徽段,皖通公司也成为了国内不多的能在境内外同时进行资本运作的“双上市”公路企业之一。
2006年10月,皖通公司公布最新数据:前三季度,主营业务收入达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5%。“十五”期间,安徽高速共建成通车高速公路513公里,其中利用海内外金融资本的份额占据相当大比重。
管理创新强主业创品牌
1000多公里的经营路段是安徽高速的主业,如何通过管理创新,做强做精主业是该企业的重中之重。安徽高速总经理王水告诉记者:“在做好投资建设高速公路的同时,关键是如何强化管理,从管理中创品牌、求效益,使企业资源做到有效、合理的配置。”
安徽高速从1996年开始研制“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并于1997年10月投入运营。该系统由收费总中心、分中心、收费站和车道四部分组成,实现了通行车辆一车一卡、一卡到底、一次交费、分路结算、集中管理的目标。
安徽高速充分利用其人力资源,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财务人员、收费人员、养护人员及监控人员等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还对高层管理人员专门进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计划明年有1/3高级管理人员取得工商管理证书,从而为企业今后的高端发展储备人才。
安徽高速在管理上狠抓收费人员档案管理和量化考核评比工作,1999年11月,合宁高速公路全椒管理处吴庄收费所的收费员全部实行了站立式收费。近年来,安徽高速在大服务的理念下坚持开展“满意在高速”活动,成立了客户服务中心,开通96566免费服务热线。与交通电台合作,实时播报交通路况,为南来北往的车流构筑全天候的高速公路交通信息平台。
中部崛起担重任
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率先实现中部崛起”的总体建设目标,2007年,全省高速公路将超过2500公里,2010年超过3500公里,实现省内过境行车时间南北向6小时、东西向3小时的目标。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将突破5000公里大关,达到5500公里,形成“四纵八横”开放、高效、便捷的高速公路网。而安徽高速在未来5年内,将投资500亿元建设沿江、宁淮、安景、合淮阜、六潜、阜新、芜雁、蚌淮、滁马等高速公路,建成马鞍山、望江两座长江公路大桥及接线共计1000公里高速公路。到“十一五”末,安徽高速通行费总收入将突破180亿元,逐步成长为总资产超800亿元、拥有3至4只股票的企业集团,成为安徽在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