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发展的思考
近年,我国中小企业有424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的99.6%,中小企业销售额占所有企业销售额的58.9%,税收占48%左右,专利占全国专利的66%,小企业新产品占全部新产品的82%,解决就业占城镇净增就业人口的3/4。商业银行如何重新审视和看待中小企业,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根据我们近年来的信贷实践从完善金融自身服务谈几点浅见。
影响中小企业授信业务的主要问题和难点首先是中小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普遍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企业生存过度依靠低价竞争,一味拼价格、拼劳力,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加之财务报表未审计,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容易出现人为的操控,影响银行的评级指标。其次,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自身资金实力不足,固定资产较少或专用性较强,产权证明文件不齐备,抵押物法律权属关系不明晰,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
其次是中小企业投资行为较为短视,一般很重视眼前利益,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在行业的选择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在产品销售上,许多企业多采用现金交易方式,关联关系复杂、隐蔽,关联风险不易被银行监控和管理,尤其是企业一旦出现经营风险,有些企业便借各种名义逃废银行债务,一些生产正常的企业也通过多头开户、资金不入账等方式不履行还款协议。从银行自身来说,考核企业静态财务指标过多,深入了解和分析企业发展潜力不足,加之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奖励机制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金融服务的几点务实思考。
1、美国的《亚洲商业监察》前不久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内地的中小企业在亚太地区最具竞争力。在当前银行存差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传统目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贷款集中度越来越高,利差收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因此,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加快经营战略转型已势在必行。首先要根据不同地区、企业和客户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授信政策,本着“择优扶持,风险定价”,合理确定客户的授信总量、期限、利率等,尽量简化审批流程,针对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的问题,建立适应中小型企业信用评级模板,不断完善各产业、行业及企业的分类标准及评价尺度。
2、现代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就需要在各个层次上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逐步建立一支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营销队伍,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对授信业务的拓展必须加快从控制风险到经营风险的转变。
3、改变过去主要依赖资产抵押、企业互保的贷款经营和风险管理模式,在已有的存货抵押、仓单抵押、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建议开办浮动抵押(借款人以现有的和将来取得的全部资产,为贷款人的利益而设定的一种物权担保),如专利技术、品牌、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法人代表的个人财产等。积极探索开办中小企业保理业务,在贷款方式上可以逐步实行整贷分期还款或零贷整还授信方式,这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现金回流特点。也可以通过试办“三包一挂”贷款,即信贷人员包贷款发放、包贷款管理、包贷款本息按期收回,把为中小企业服务打造成银行的一个特色、一个经营品牌。
环顾当今世界知名的金融企业,无不拥有业务专长:美国花旗银行的“花旗”服务,运通银行的运通支票,摩根士丹的投行业务等。只有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按照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和内部风险控制的原则不断完善业务流程,从而树立以长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业绩观,银行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