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陕西汉滨区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改变农村脏乱差

2016-12-28 09:05栏目:环保
TAG:

  一幢幢干净明亮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荫里,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一个个改造过的厕所干净整洁,一座座美观大方的垃圾屋沿路排列。

初秋时节,走进汉滨大地,靓丽优雅的农村新景象让人流连忘返……去年以来,汉滨区以环境整治为切入点,以基础建设为突破口,在广大农村全面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集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庄、庭院卫生整洁,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旧貌,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精心组织 工作高点起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渴望过上有质量的生活。如何让群众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活环境也能得到改善,成为新一届汉滨区领导班子思考最多的问题。去年初,经过深入调研,区上作出决策:用三年时间在全区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全面推进城乡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

  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汉滨区制定了“农村清洁工程”实施规划、“农村清洁工程”考核办法,实行“三级书记挂帅”,明确区、镇、村书记为“农村清洁工程”第一责任人。各成员单位按照统分结合、分工负责的要求,制定本单位垃圾无害化处理方案,建立部门分工负责制。在全区形成了上下联动、层层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清洁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滨区建立了信息月报制度,在编发《农村清洁工程动态》基础上,利用宣传车巡回广播、悬挂横幅、刷写固定标语和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实施清洁工程的重要意义,使“农村清洁工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制定村道养护、庭院保洁等制度,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清洁户、卫生个人评比等活动,提高群众的清洁卫生意识和维护村内环境卫生的自觉性,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鼓励和引导村民通过循环方式,科学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把废弃物变为沼气原料、庄稼肥料和禽畜饲料,既从根本上解决了污染物的去向问题,又大大减少了农业生产的投入。

  强化工作督查,严格考评考核机制是汉滨区推进“农村清洁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该区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区分一般镇和重点镇办,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一般镇每半年一次考核,重点镇办每季度一次考核,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力的,提请区纪委进行效能监察,并根据整改情况启动不良记录,对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把“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情况与干部绩效考核挂钩、保洁员的工资与其工作实效挂钩。建立农村集镇农户、保洁员、村民理事会监督机制,对农户卫生和保洁员工作进行组织、指导、督查和评比制度。同时,实施了以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和改水、改厨、改厕、改栏、改院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大力建设生态庭院,优化人居生态环境。

  多方投入 面貌焕然一新

  天蒙蒙亮,大竹园镇七堰社区,保洁员刘明花和吴志礼早早穿起保洁衣,拿起垃圾铲和扫把向各自卫生区域走去。“我打扫的路段总共有1000米,早晚各一次。社区专门在各家各户门前放置了垃圾桶,大家都习惯把垃圾放在垃圾桶里,工作很轻松啊。”说起这份工作,刘明花脸上洋溢着幸福。“自己居住的地方干净了、漂亮了,我们心里也是高兴的!”

  为确保社区干净整洁,七堰社区共聘请了4名保洁员,分成两组,一组半天。“虽然社区财力比较紧张,但是为了有一个好环境,花这些钱值得!”七堰社区党支部书记吴昌平说。目前,像七堰社区一样,汉滨区广大农村共有专兼职环卫管理人员132人,环卫工人210人,保洁员1091名。他们和城里的环卫工人一样,守护着自己的一方净土。

  抓好“农村清洁工程”,设施完善是关键。汉滨区坚持从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抓好设施建设和配套。在镇办抓好“五个一”,即成立一个环卫所,购置一辆环卫车,建设一个垃圾填埋场,设立一个垃圾回收站,添置一批新型垃圾箱。村组着重完善“六个一”,即每户门前配置一套垃圾收集桶,每个村组建设一个垃圾屋,聘请一名保洁员,添置一辆运输板车,配备一套清扫工具,建立一套长效保洁制度。

  为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汉滨区还从2011年起,按照每年投入不低于500万元,用3年时间对镇、村环卫基础设施和环卫保洁服务给予扶持。对简易垃圾填埋场按每个20至30万元的标准补助,垃圾屋按每个2000元的标准补助,环卫保洁员作业工具按每套800元补助,保洁服务经费按每镇每人每年8元的标准补助,每个示范村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同时整合环保、农村改厕项目等项目,争取并捆绑新农村建设、集镇规划建设等项目,采取“上级财政补一点、本级财政自筹一点、向受益人群收取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投入资金2400万元,建成垃圾填埋场19个、垃圾屋350个,配置垃圾清运车50辆、果皮箱800个、垃圾桶共计2200个,保洁工具800套,改厕7200户,有效地解决了各镇办环卫设施不齐和垃圾无处填埋的实际问题。实施城区周边、道路、集镇绿化4592亩,栽植各类苗木42.8万株,城乡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