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环保风暴吹醒企业什么

2016-12-28 09:05栏目:环保
TAG:

国家环保总局掀起的“环保风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它对相关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

  从企业的角度看,“环保风暴”的劲吹无异于一场天灾。首当其冲受这场风暴冲击的是几十家没有走正常环境影响和评价程序的涉嫌违规企业,其中被叫停的企业涉及包括华电国际、华能国际、大唐国际、华银电力等13家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可能要在年内投入数十亿元资金进行环保配套项目建设才能达到国家环保总局的要求。

  其实,如果企业等各方面都能依法办事,这场“环保风暴”本来是刮不起来的。

  我国是最早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立20余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一年多后的今天,无视环评擅自开工的现象仍然严重,对此应当认真反思。

  国家环保总局近期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重拳出击,力度之大出人意料,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不过,也让人从中看到了一个十分令人担忧的事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还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贯彻实施还任重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环保总局表示,今后将大力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环评之剑”磨得更锋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创造绿色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今天的众多企业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如今环保部门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在客观上或许有利于帮助企业打造百年老店、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尤其值得让人注意的是,此次包括一些国字号在内的被叫停企业对环保总局的行动表示不解,只是认为与环保部门的沟通不够,并不觉得自身有太大的过错。对此,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曾严厉地指出,《环境影响评价法》不是橡皮图章,不是得过且过就可以蒙混过关的。

  先患不究,后患无穷。此次“环保风暴”的掀起确实让我们的众多企业警醒:环保不是摆设,不是点缀,更不是“没事找事”。任何企业都不能只顾追求经济效益和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对环境保护的责任,要积极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从源头上防止“风暴”的产生,并严格在国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勇于向社会做出承诺、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否则,风暴过后将是不可避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