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巨子掘金节电领域
市场潜力巨大产业亟待规范
缺电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其副产品电价全面上涨更是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直接挑战着许多企业在“电荒时代”的生存。追根溯源,除了经济增长因素之外,能源浪费巨大是形成电力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权威机构报告显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那么造成电力浪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北美三大节电品牌之一——英福特公司的总裁、美籍华人雷永。雷永说:“电流和水流的物理原理非常相似,许多人只知道水污染,不知道电力也会受到污染。”而电污染就是造成用电效率低下、电网维护成本增加、引发电力事故的罪魁祸首。电力负载的频繁开关和负载的频繁变化会产生瞬流,瞬流是造成电污染的主要成因。但是传统意义上的节电技术如同“西医”,只是局部治理,治标不治本。而且由于瞬流是以皮秒(1皮秒等于1万亿分之一秒)速度产生的,所以许多传统的节电设备不但无法消除瞬流和浪涌,甚至连它们的存在都无法察觉。而基于硅谷技术平台研发的英福特全程滤波技术是通过反应速度以皮秒来计算的半导体技术芯片发出的电波实时跟踪电流正弦波,清除瞬流和浪涌。其软硬件结合的整体诊断治理节电理论按照功能将用电分成三区进行治理。整体完善了,局部自然会改善。
面对中国3000亿元的节电市场份额,国内外节电企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但是在用电危机刺激下增长的节电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成熟度很低的新兴产业。而阻碍节电企业发展的最大困难还是品牌混杂、整个节电产业欠缺规范性管理。由于无法获得明确的行业认证标准和权威机构统一发布的信息,也就无法衡量节电技术产生的节电率和节电效益。这还直接影响了先进节电技术的使用和推广。据雷勇介绍:“2002年进入中国的英福特公司在节电市场发展迅速,其技术在首都钢铁集团公司、胜利油田、东风汽车、富康-雪铁龙、人民解放军301总医院、青岛碱业集团等工业企业中取得了广泛应用,其中在鞍钢集团机械制造公司铸钢厂的应用,节电率达到了29.49%。”但是,其在迅速成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节电市场企业规范不足、节电品牌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最近,节电市场的规范问题已引起了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在“节能周”期间举行的大企业节电示范工程会议上,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利用司副司长刘显发就指出:要通过国家级的能源技术部门来认定和推荐节能节电产品,以便减少企业的投资风险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本。毋庸置疑,节电市场的规范是用电企业降低成本和节电产业健康发展的双赢选择。
产品整合策略定位节电高端市场
市场经济模式下,竞争激烈,形势瞬息万变,危机的反面往往就是商机。而对于企业来说,采取何种市场策略是企业能否抓住市场先机、整合优势资源、合理布局的关键。以最近启动了上海电力局大厦、三菱电机株式会社等大型节电工程的美国英福特公司为例,其进入中国初期的重点就是建立完善经销商渠道,打造大企业节电样板工程。而其近期进军上海市场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上海的地理区域优势,辐射长江三角洲,进一步延伸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最近,英福特的上海分公司已经完成了对上海虹桥机场节电工程的前期测试工作,并开始和宝钢集团洽谈。
针对巨大的节电市场份额,竞争的同时合作也未尝不是快速覆盖市场的有效方式之一。北美三大节电品牌的技术各有优势,采取产品整合策略使优势互补,无疑是保有技术创新能力、开拓中国市场的上策。为了增强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英福特公司已经计划和美国其他两大节电品牌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新的节电产品。此外,它还先后和生产配电柜的美国库伯公司、欧洲大型电力设备跨国公司——瑞典的ABB电气公司进行合作,在电力设备中内置英福特节电器,以产生产品的边际效应,延长产品的产业价值链,进入更多的市场领域。而它和国内企业青岛海信、海尔的合作,也是采取了将其“待机王”产品与家电产品整合出售的市场策略。雷永还谈到了其节电技术的市场定位。如同汽车市场存在高、中、低档产品,英福特公司将自身的品牌定位于高端市场,其对成为节电市场上的“宝马”充满了信心。
电力紧缺为节电市场提供了空前的商机,在众多节电企业乘势崛起的同时,节电产业也能够伴随着产业机遇共同成长,这对政府、企业、社会无疑都是个“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