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环境促经济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河北省邢台市委书记董经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邢台要抢抓机遇,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在环境建设上打攻坚战。
董经纬强调邢台市“十一五”期间的项目建设重点是六个方面:
1.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扩张方面。制定实施钢铁、建材、机械制造、煤化工、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加工七大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划,力争用3—5年时间,使这些产业成为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以上的主导产业,使邢钢、邢矿、晶牛、德龙、华龙、中旺、国泰、旭阳、建滔、邢机、吉泰特钢等企业,成为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或10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这方面总投资为910亿元。
2.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构建中心城市、卫星城市、次中心城市互动发展的大框架。二是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三是完善城市功能。四是改善生态环境。这方面总投资为172亿元。
3.交通建设方面。重点抓好邢德、邢和、阿深3条高速公路建设,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367公里,与既有的京深、青银、邢临高速初步形成“井”字形高速路网。同时抓好京郑铁路客运专线邢台段、邢台数条铁路专用线建设及7条国道、省道建设和改造。这方面总投资为193亿元。
4.能源建设方面。启动沙河市电厂一期、热矸石电厂、河头热电厂、国泰二期、华瑞热电二期,“十一五”期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440万KW。同时,抓好沙河北掌煤田开发及柏乡、临城、任县、南宫、平乡天然气管网建设。这方面总投资为247亿元。
。发展循环经济是湖南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少环境污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迫切要求。首先,从湖南的资源状况看:一般性资源多,战略性资源少;小储量的资源多,大储量的资源少。以能源为例,对经济发展起主要支撑作用的煤、油、气、电四大能源,湖南都极为缺乏。经济发展的两大“血液”——油和气资源,湖南省几乎为零,完全靠外省调入。其次,从湖南的环境状况看,目前形势相当严峻。一是全省污染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湖南省GDP在全国排第12位,但污染物排放总量居全国第3位。二是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全省14个市州城市中,有12个城市均因二氧化硫或可吸入颗粒物超标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三是水质污染普遍,区域和季节性水资源匮乏以及水质性缺水现象比较严重。四是酸雨污染范围广,全省14个市州城市中有11个存在酸雨污染。五是因环境恶化带来的自然灾害频繁,今年因各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到670多万公顷,经济损失达230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5%。再次,从工业化现状看,资源利用率不高、导致企业成本高,效益低的现象大量存在,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阶级工型传统产业在全省仍占主导地位,湖南每万元GDP能耗和每万元工业增长值电耗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要改变上述状况,就要把实现工业化和循环经济结合起来,使循环经济成为新型工业化的载体。
由传统的线性经济向现代循环经济转轨,意味着经济领域的一场革命,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构建由企业、区域和全社会三个层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体系。
根据循环经济的内在联系,构建企业、区域、社会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企业层面的小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要从清洁生产、绿色管理和“零消耗”抓起,实施“物料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使一种产品产生的废物成为另一种产品形成的原料;根据不同对象建立水循环、原材料多层利用和循环使用、节能和能源的重复利用,把“三废”控制在综合的范围之内。区域层面的中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联结点,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对老工业区进行整体改造,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企业布局;新建工业园区要按照生态产业链的内在要求,将一系列彼此关联的产业链组合在一起,形成生态工业网络体系。而对水、气、油等通用资源则尽可能考虑回收利用或梯级串联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耗。社会层面的大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高境界,要以建设“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学校”、“绿色宾馆”等为基础,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示范城市的创建活动,在宣传教育引导和法律约束下,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创造一个清洁生产、干净消费、资源循环、环境净化的美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