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刘宗新:双笔写人生 书画绘情愫

2016-12-28 00:46栏目:文教
TAG:

2009年展示的刘宗新长卷巨幅作品
2009年展示的刘宗新长卷巨幅作品

有一位老人,为庆祝新中国诞辰60周年创造的巨幅书法作品,曾经一度在云南昆明引起轰动,当地的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这位老人,写字时两只手左右开工,有着“双笔交替书写”的绝活 ,人称“双笔先生”。

他是刘宗新先生,一位来自山东济南的老书法家。

刘宗新从父亲的影响,自幼喜欢书法,据刘老回忆,那时毛笔书法是小学生的必修课,每天中午每人必须写一篇“大仿”。中学阶段,学校由文艺老师组织课余活动小组,他自愿参加了“书法国画”小组,经常受到老师的指点,打下了比较深厚的功底。以书法为主,偶尔画点小国画,并多次参加县文化局组织的书画展,多次获奖。参加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继续练习书法,笔耕不辍。

文革时期,刘老的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在劳动中受伤,那段时间不能用右手写字了,由于不忍心放弃自己喜爱的书法,于是他就试着练习用左手写字,久而久之,便练就成两只手左右开工了。刘老由此成了“双枪将”,双笔叟,可左右开弓,交替作画、习字。

2009年,在昆明市国际会展中心大厅,刘宗新呕心沥血创造的百米长卷吸引了很多民众和媒体记者。巨幅长卷122米长,长卷录毛泽东诗词凡24首,书法字体有颜、柳、楷、篆等20多种,从早期的甲骨文、钟鼎文,爨碑,金文,到后来的毛体、舒同体等,刘宗新一一写来,这一幅字就好像是一个小小的书法编年史,书法小博览会。

老画家戏称,如有人仿伪其创作,一定得不偿失,就算能仿成一半,也堪称大师,刘宗新有特制印章,用一块不规则整石雕刻而成,难以仿冒,另巨作在装裱时有特殊印记,旁人难知其详。

书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所在,千变万化的笔墨所呈现的独特艺术韵味及意境,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痴迷。

刘老对于怎样弘扬中国的书画艺术,作为书画艺术战线的一名老兵他有着自己的看法: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书画是书画家表达感情的方式,浸透着书画家丰富的情愫。书画除了“实用性”还有它的“艺术性”。其实真正的国画精品应该是在“似象非象”“似曾相识”之间。

书画艺术品有其鲜明的时代性,有书画家鲜明的个性色彩,“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许尔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清朝一代廉吏郑板桥自己题的竹画诗。其实他画竹就是画他自己。好的书画精品,都是在书画家情感激奋澎湃下创作出来的,正所谓是“感时花溅泪,恨时鸟惊心”。

他说,书画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用他那娴熟的技巧、炽热的感情、沸腾的热血去表现人类社会的真善美,净化人们的灵魂,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

刘宗新简介:刘宗新 ,1938年生,山东济南人,2002年定居昆明。中国书画家协会终身会员,是我国当代书画界颇有影响的老一代书法家、画家,最擅长草体及国画。1993年参加首届全国龙湾杯书画大赛获一等奖,作品送三角龙湾国家森林公园集宝斋收藏。2003年被云南云岭画院聘为副院长兼书法研究室主任,2004年9篇作品入编《中国书画艺术家》画册。2005年作品入选《中国书画名家名作典藏》,进入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行列。获05年“中国当代书法家百杰”荣誉称号,作品作品先后在中国、韩国、日本、巴西展出。2007年加入中国国际书画院。(宋翠) 

刘宗新的书法作品
刘宗新的书法作品